首页

伊莎女王调教男奴

时间:2025-05-25 16:22:24 作者:中老边境磨整村: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 浏览量:77238

  中新网云南西双版纳5月24日电 题:中老边境磨整村:传统文化在传承中交融创新

  中新网记者 韩帅南

  “磨憨不仅是中老边境的重要节点,各民族的传统文化也在这里传承,我们一起去看看吧。”近日,巴基斯坦博主宋雅丽、西班牙留学生叶悠莉相约来到中老边境磨憨镇磨整村,共同体验在这里世代流传的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和瑶族刺绣。

  磨憨镇位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地处中老铁路、昆曼公路的关键节点,是中国与中南半岛的交通枢纽之一。绿树环绕中的磨整村,如同镶嵌在中老边境上的一颗翡翠,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现代化蜕变,勾勒出一幅令人心驰神往的边陲画卷。

宋雅丽(左)和叶悠莉(右)体验傣族慢轮制陶。视频截图

  刚一来到磨整村,宋雅丽和叶悠莉的目光便被牢牢吸引。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的寨门在村口矗立,村中道路干净整洁,一栋栋傣家小楼错落有致。

  “自2021年云南启动边境幸福村建设工程以来,磨整村的变化可大了。”村民周清香热情地向宋雅丽和叶悠莉介绍,曾经的磨整村基础设施落后,村容村貌杂乱。如今,村寨干净整洁,处处有绿化,一幅幅充满民族风情的墙绘引人注目。

  周清香说,磨整村的美丽蜕变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游玩。她也抓住时机,利用自家的泰陶工坊推出傣族慢轮制陶体验服务,让游客得以亲身感受西双版纳这一传统技艺。

  傣族慢轮制陶技艺已有四千多年历史,饱含着傣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快轮制陶不同,傣族陶匠以手拨动木质陶轮,依靠纯手工塑形使陶器呈现出质朴自然的风格。

  “我正在学习直播,希望能通过直播让创新的傣陶制品发往全国各地。”周清香说。

  离开傣陶工坊,宋雅丽和叶悠莉前往磨整村的一家瑶族服饰店,店铺内各式各样的瑶族服饰琳琅满目。“这些衣服上的瑶族刺绣针法细腻、图案独特。”宋雅丽不禁感叹。

  服饰店的主人赵改玲介绍,瑶族刺绣历史悠久,承载着瑶族千年的历史与文化。“随着这几年大家的生活条件好起来,我们瑶族服饰在保留古老图案的基础上,用料、颜色搭配等都提升了一个档次。”赵改玲说。

宋雅丽(左)和叶悠莉(中)试穿瑶族服饰。视频截图

  宋雅丽和叶悠莉忍不住将两套瑶族服饰试穿上身,异国风情与瑶族文化相得益彰。“传统和现代共存,自然和人文交织,这正是磨憨的魅力所在。”宋雅丽说。

  叶悠莉则认为,在磨整村,各民族的文化在传承保护中也得到交融创新,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创建了美美与共的和谐家园。

  宋雅丽和叶悠莉在磨整村的传统文化体验之旅,是“边城故事多”——海外体验官直拍云南省边境幸福村系列视频中的故事之一。该系列视频由中国新闻网、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中国新闻社云南分社联合出品。5月19日起,视频在中国新闻网、缅甸金凤凰报网、M Time缅甸视窗、柬埔寨酸角树新闻网、老挝万象时报网、斯里兰卡Daily News、巴基斯坦外交视野等平台上线,每天一集,连续展播6天。(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傅崐萁:希望台湾方面解除限制 回到2016年前两岸观光客畅旺往来的局面

庭审中,检察机关出示了相关证据,被告人孙述涛及其辩护人进行了质证,控辩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充分发表了意见,孙述涛进行了最后陈述,并当庭表示认罪悔罪。

最高检:让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成为新时代新征程检察履职办案的基本价值追求

环境好了,群众也走上了致富路。示范区周边5000余亩荒地成为良田,两万余亩耕地得到充分保护,土豆、青稞、油菜等主要作物产量大幅提升。新一批潍坊援藏干部又在县城周边的荒山上种下了40亩榛子树,进入盛果期后,每年将为当地群众增加收入10余万元。

一季度中国社会物流总额增速稳中有升

林剑表示,红海水域是重要的国际货物和能源贸易通道,各方应依法共同维护红海水域的航道安全。同时,切实尊重包括也门在内红海沿岸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云南省原副省长张祖林被查

转机出现在1997年,周舟上小学四年级,同市的璜泾镇小学学生乐团邀请作曲大师张晓峰来做音乐指导。这个乐团原本缺少竹笛演奏者,而在张晓峰为乐团排练时,当乐曲演奏到笛子那一段,一阵悠扬的笛声从隔壁教室传来,清脆动人,张晓峰闻声赶来,看到了正在吹笛的周舟。“曲子的旋律是我父亲在家里就先教会我的,就是等待着这个时机让张老师听到我的笛声。”周舟说那是一次委婉的“自荐”,后来的他也因为这次自荐成功加入了璜泾小学学生乐团。

西藏本地苹果、哈达陆续出口

据悉,为了进一步尝试探索集科研、中试、孵化、培训、投产为一体的化工产业发展模式,园区还建成了专精特新化工产业孵化基地,目前已经建成标准化厂房200余栋,为企业提供了从科研到投产的一站式服务。(完)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
链接文字